三国时期,赤壁之战之后,刘备立足迅速,势力如潮水般扩展,一举控制了荆州、益州、汉中等地,实力迅速壮大,似乎已经具备统一天下的潜在格局。当时刘备的二弟、被后世称为“五虎上将之首”的关羽,为帮助刘备进一步吞并曹操,从荆州出发北上,先后攻取襄阳、樊城,直逼许昌。没想到,关羽在麦城失利,被迫撤退。传闻他曾通过信鸽向诸葛亮求援,但诸葛亮并未发动兵力救援。产生这种局面的原因,主要有两点:一是荆州在战后已经陷落,益州再无直接救援关羽的军事通道;二是曹魏、东吴的联合压力之下,大军刚刚收复汉中,仍处于休整阶段,见机而动、再劳师远征显得力不从心。
(一)关羽北伐
在讨论救援之事前,需先明确关羽求援的时机。关羽北伐可以分为三个阶段:第一阶段,他集中兵力攻取襄阳,利用水兵作战,水淹七军,生擒于禁,斩杀庞德,胜势初现;第二阶段,他与徐晃的大军对峙,双方胜负未分,荆州的援兵源源不断地汇入前线,局势持续拉锯;第三阶段,荆州被吕蒙偷袭,军心大乱,关羽最终败走麦城。按常理,前两个阶段的关羽士气高涨、性情自负,显然不太可能在此时向诸葛亮求援。因此,真正的求援很可能出现在第三阶段——两日内就能通过信鸽传至成都,时间完全充裕。
展开剩余59%那么,诸葛亮为何没有发兵救援呢?最核心的原因,是他认定此时的救援价值已经极低。当时荆州大片领地已落入东吴之手,若要派兵援救关羽,必须夺回夷陵、秭归等关键区域。这一路线不仅漫长且艰险,且与后来刘备伐吴的作战路径极为相似,成功的把握并不乐观,风险极高,难以在短期内改变战局。
(二)诸葛之谋
对于诸葛亮而言,这一路线他并非陌生之人,地形复杂、山脉众多,城池多为坚城,攻城时间漫长、通道难以迅速打通。即使他能够率大军渡河、攻城救援,所需要经历的时间也会相当漫长。在此期间,关羽要么有可能在孤立无援的情势下突围,要么被敌军围歼,总之,援救关羽的可能性并不乐观,时间越拖越长,前后对局的胜负就越不确定,因此救援行动从一开始就充满变数。
再者,时间节点也十分特殊。刘备与诸葛亮刚在汉中与曹操发生激战,已将汉中大部纳入己方版图,军队正在休整,距离荆州的路途也相当遥远。如果此时贸然调动大军,势必造成蜀地兵力分散,士气下降,易被曹魏和东吴乘虚而入。综合权衡,为维护益州和汉中的稳定,诸葛亮选择不派兵前往荆州救援关羽。
综上所述,关羽在局势逆转、败走麦城之时才通过信鸽向诸葛亮求援,而此时诸葛亮已很难派兵与关羽汇合,且救援行动本身就充满风险。最终,诸葛亮没有出兵救援关羽,导致关羽兵败、陷入东吴的重围,终被斩杀。关羽的逝去标志着这位一代武圣的传奇走向终曲,也成为蜀汉政局与军事格局中不可忽视的转折点。
发布于:天津市香港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