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韩国韩华系统公司宣布,成功推出其首台量产型机载有源电子扫描相控阵(AESA)雷达,计划将其装备韩国自主研发的KF-21战斗机。这标志着韩国在攻克先进战斗机核心技术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。那么,这款AESA雷达的性能如何?与同类产品相比,其技术水平又处于怎样的层次呢?
根据空军技术网站的报道,韩华系统公司于2025年8月5日,在该公司位于龙仁的研发中心展示了首台量产型AESA雷达。这一重要里程碑是在2024年签署生产合同后实现的,计划从2025年到2028年交付40台AESA雷达,并将其集成到KF-21战斗机中。韩华系统公司军用电子部门负责人表示,韩华是韩国唯一一家成功研发、量产并出口AESA雷达的公司,并且该公司正在为轻型战斗机、无人机等多种平台定制不同的AESA雷达解决方案,力求在全球市场上扩大影响力。
值得一提的是,尽管AESA雷达的研发对韩国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挑战,但韩华公司却在2024年5月就与意大利莱昂纳多公司签署了雷达出口合同,虽然这款雷达当时尚未完全通过测试。这一合作标志着韩国成功进入全球雷达出口市场,莱昂纳多公司计划将这款雷达用于轻型攻击机,进一步提升了韩国在高技术领域的地位。
展开剩余75%AESA雷达已成为新一代战斗机的标准配置,没有装备该雷达的战斗机,难以称得上是第五代或第四代半战斗机。KF-21作为韩国首款自研的4.5代战斗机,理所当然需要装备自主研发的AESA雷达。然而,由于美国对KF-21实施关键技术禁运,韩国没有机载雷达开发经验,必须寻求其他国家的技术支持。最终,韩华公司与以色列Elta公司展开合作,开始共同研发这一“国产”AESA雷达。2016年,韩华正式启动了AESA雷达的研发项目,并于2020年推出了首个原型机。
根据目前公开的资料,KF-21战斗机所搭载的国产AESA雷达采用了X波段技术,天线直径约为700毫米,拥有大约1000个发射/接收(T/R)组件,并且应用了更为先进的氮化镓技术。韩国方面宣称,国产AESA雷达的性能已超越美国的AN/APG-83雷达。后者的天线直径为660毫米,采用约1000个发射/接收组件,且主要用于F-16V战斗机的升级。相比之下,韩国的这款雷达在技术上拥有明显的优势。
与传统机械扫描雷达相比,AESA雷达不仅具备更远的探测距离,更高的扫描效率和更强的电子对抗能力,还在发射/接收(T/R)组件数量上具备优势。氮化镓组件相比砷化镓组件更加先进,因此,韩国的AESA雷达在性能上明显优于美国的AN/APG-83雷达以及法国的REB2-AA雷达。后者装备在“阵风”战斗机上,其雷达天线直径仅为450毫米,发射/接收组件数仅有836个,堪称各国机载AESA雷达中的落后者。
与中国的歼-10C和“枭龙”Block3相比,这些战斗机同样装备了电子扫描有源相控阵雷达,且都采用了先进的氮化镓技术。歼-10C的雷达天线直径超过710毫米,发射/接收组件超过1400个,而“枭龙”Block3则拥有660毫米天线和约1000个发射/接收组件。由此可见,韩国的KF-21雷达与“枭龙”Block3的雷达水平相当,但与歼-10C的差距则较为明显。
此外,歼-10C的雷达在印巴“五七空战”中得到了实战检验,成功压制了“阵风”战斗机的REB2-AA雷达,这也是目前战斗机AESA雷达性能对比的唯一实战案例。因此,尽管韩国的KF-21雷达具有很强的技术优势,但在与歼-10C的实战对抗中,其雷达表现可能仍存在一定差距。
总的来说,韩国KF-21战斗机的AESA雷达,凭借先进的技术和强劲的性能,已经站在了全球技术的前沿,尤其是在与同类雷达的对比中展现出了显著优势。随着更多测试和实战检验的推进,韩国的这款雷达有望在未来的空战中发挥重要作用。
发布于:天津市香港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