强红瑞名师工作室
5日下午,我们名师工作室有幸邀请到“真快乐作文之父”杨克顺教授,聆听了他《让学生生命之花在“真快乐”作文中绽放》的报告,现场听了赵黎明老师《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》的作文观摩课,让我对真快乐作文的“真”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体验。
一、真实的情境体验
赵老师的作文课给孩子设置了一个真实的情境体验,一开始通过教师自我介绍消除了和学生之间的陌生感,称赞孩子们很聪明,通过认识“聪”告诉孩子要用耳朵听(耳听八方)、用眼睛看(眼观六路)、用心感悟,才能口若悬河,告诉孩子“听说看思”的重要性。第一环节,用阎维文的《母亲》这首歌,让孩子想到自己最亲近的三位亲人,拿出干干净净的一张纸,工工整整写下你最爱的三位亲人。第二环节,聆听韩红的《天亮了》并动情的讲述这首歌背后感人的故事,天灾人祸,谁也无法避免,最爱的人,也许在阴雨连绵的早晨,也许在下雪的傍晚,他就会离开我们。老师要和大家进行一个游戏,必须以认真的态度,坚持把这个游戏完成。现在请大家拿起笔,在刚才最亲的人中划掉一个,这就意味着,他(她)永远的离开了.老师引导:你的目光接触到这几个人的名字,你做了什么?看了什么?想了什么?笔尖怎样?你的心情怎样?第三环节:游戏是残酷的,生活更是残酷的,但是游戏还要继续,在剩下的两个亲人中,再划掉一个。第四环节:现在你的纸上只剩下最亲的一个人,但是不好意思,“她(他)”也要离你而去,短短半个小时时间,我们经历了与亲人的生离死别,你的感觉怎样?你的心情怎样?你会怎么做?第五环节:游戏结束了,这只是个游戏,也幸好是个游戏,我们的亲人还好好地活着,大家有什么感悟,有怎样的思考?
展开剩余77%苏霍姆林斯基说: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,都是“诗人”只要在教学方法上“打开创作的源泉”。我想,赵老师设置的这个游戏,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情感体验,激发了孩子的表达欲望,让每个孩子有话可说,有情可诉,怎能写不出情真意切的文章呢?
二、真诚的情感激发
杨教授说:作文教学是一种充盈着浓浓情感的教育活动,或者说是情感教育活动。作文教学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由师生情感、教学内容的情感因素共同构成的一个情感系统,或者说是一个情感场。我们常常要求孩子们的作文要有“真情实感”,那么我们就要映在一个浓浓的情感场,以平等的态度和孩子对话、引导、交流,这样,孩子才会畅所欲言,流畅表达。
当孩子工工整整地写下自己的三个亲人时,老师引导:你的心情怎样?孩子们说:想念他们。你的感觉是怎样的?生:甜蜜的、幸福的、就好像到达了爱的长河,就好像陷入爱的沼泽,被爱包围着。那你是怎么写下来的?生:心中倍感思念,一笔一划工工整整的写下来的。然后就让孩子们把此时此刻的想法写出来。孩子们一个个低头凝思,快速的写下了他们此刻的感受。
当老师以沉痛的心情讲完天亮了的故事,要求孩子们拿起笔划掉第一个亲人时,老师引导:这时你是怎么做的,怎么想的,心情怎样?生:划去爷爷,我心情沉重,不忍心划去,笔尖沉重的像铅。划去奶奶,四周黑暗,如坠深渊,永远都见不到了,内心一片凄凉。划去姐姐,我犹豫了好久没有下笔,觉得姐姐对我特别亲,我舍不得划掉她。划去哥哥,心中像针扎一样,哥哥平时给我买衣服、买零食,和我一起玩,特别后悔,我也不想这样······我们感到,孩子们已经沉浸到与亲人的离别当中,他们感受到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感受,这时候,让孩子用笔记录此刻的感受,孩子们头低下,认认真真的写了起来,只看见课堂上沙沙的书写声,笔杆的摇动声。
当孩子的笔划掉最后一个亲人时,老师引导,经历了与亲人的生离死别,你此时的感受如何?生:我感觉好像一下子从灿烂的早晨到达了漆黑的夜晚。我感觉好像从山顶跌到了谷底。我感觉再也没有人像他们一样爱着我······尽管这时外面阳光灿烂,而你的内心是?生:我的内心像刀割一样,我的内心像下雨一样·····在这个过程中,教师是引导者、组织者,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表达者,他们说出了自己此时此刻的真实感受,有的孩子眼圈红了,话语哽咽了,有的泣不成声了,有的潸然泪下了,他们沉浸在一种浓浓的情感场景中被深深的感染着。
课程最后赵老师诉说了自己父亲当年的往事,悔恨自己在父亲喝酒后态度恶劣,没给他做过一顿饭,没尽过一天孝,父亲就在车祸中走了,给自己留下了无尽的愧和悔,自责常常吞噬着自己的的心,希望孩子们不要重蹈覆辙,到那时“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”,该是一种永远的人生遗憾!课到达了高潮,孩子们有所思有所悟,明白了很多很多。这种师生之间真诚平等的情感沟通交流,打开了孩子思维通道和感情通道,孩子们就那样自然而然地写出了情真意切的作文。
三、真挚的感情流淌
让孩子们的真情在笔尖汩汩流淌,课堂上老师没有进行写作技法的指导,完全是激发孩子们真实的真挚的情感体验,让真情自然地流淌,然后把自己想法真实的记录出来。我们一般认为:作文就是写文章。文必有章,写文章一定要讲究章法技巧。而真快乐作文倡导的是“无痕教育”。“无痕”强调的是技法上的“无为”,表面上看似“无为”,实际上“有为”。它是把文章的章法技巧隐藏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教学情景背后,让学生自己去探索,去感悟,去发现。从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领悟和掌握作文的章法技巧。
张译丹同学:我的笔尖随着指尖颤抖,在三个名字上方犹豫不决,在空中无力的比划,我不忍心划掉任何一个,许久许久,我经过漫长而痛苦的纠结和挣扎,最终选择了“妹妹”,我的笔轻轻的按在这两个字上,仿佛害怕惊动了什么。此时,这已不仅仅是两个汉字了,而是我最亲的亲人,我最好的玩伴,她陪我一起长大,往日美好的回忆忽然涌上心头,笔尖每拉一寸,内心的疼痛便又加重,一寸犹如千万把利刃刺向我的心。这不就是人物的“心理描写”吗?但老师让孩子体验,让孩子自然而然地描述,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都学会了心理描写。除此之外,引导孩子“此时外面阳光灿烂,而你?”韩蕾写到:虽然教室外的暖阳依旧,可此时的我却是被黑暗所吞没,我感到这个世界似乎变得不再美好,我也不美好,我也不再幸福······这引导学生学会侧面烘托自己的心情,但老师不讲技巧,只引导学生感悟运用。
教师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是自然而然的渗透在教学过程中,也是“无痕”的教育。当老师诉说自己的心灵之殇时,启发孩子们,幸好这只是游戏,幸好你们的亲人还在,大家有什么感悟?韩蕾这样写到:我被感动着,又深刻的体悟到,珍惜现在的幸福时光,懂得亲人对自己的爱,用心去回报他们给予的无私的爱,生老病死,人之常情,但这生死离别的场景真的太酸楚!到那时,再想给你已去世界尽头的人说句对不起时,那怎么能来得及呢?除了启发孩子们“珍惜、感恩、及时尽孝”,这不也是篇末点题吗?让孩子从游戏中感悟到亲情的珍贵,感恩亲人为自己的付出,既总结了全文,也升华了全文的感情,一石二鸟,却又自然而然。
真快乐作文的“真”,我认为首先是“真实”,让孩子说真话,说出此刻内心的所思所想,不说假话和套话。其次是“真情”,让孩子流露出自己真实的情感,而不是“为赋新词强说愁”,更不是考场为了博取阅卷老师老师的高分,而让亲人在自己的笔下一个个“悲惨去世”。第三是“本真”,让写作回归“本原”,返璞归真,我手写我心。第四,“真”在这里还是一个副词,“的确、实在”的意思,是指学生在这样的作文训练中,激发了表达欲望,不吐不快,享受了汩汩而来的畅意表达,享受着写作文的愉悦感和成就感。
叶老说“作文的自然顺序是我认识客观事物,心中有感,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,我有说话的欲望,便想倾吐,于是作文诞生了。”
真快乐作文不正是如此吗?
发布于:河南省香港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